在知乎上看到过这么一个回复:“疫情期间,虽然大大小小的领导都不在,但我们部门的运转像上了润滑剂一样”。
虽然以偏概全,但能不能概,大家心里都有数。文章源自falvbiji.com远川行笔记-http://www.falvbiji.com/702.html
文章源自falvbiji.com远川行笔记-http://www.falvbiji.com/702.html
没事找事做
上级最怕的就是你闲着,找事也要给你填满。文章源自falvbiji.com远川行笔记-http://www.falvbiji.com/702.html
不断布置各种**工作,不断来通知和工作清单,各种“紧急行动”接连安排。文章源自falvbiji.com远川行笔记-http://www.falvbiji.com/702.html
为了证明基层在做事,做什么其实不重要,要主次分明。文章源自falvbiji.com远川行笔记-http://www.falvbiji.com/702.html
和基层办事员对接,先对接的就是各种清单和报表。文章源自falvbiji.com远川行笔记-http://www.falvbiji.com/702.html
他们回到办公室,还有更多表格和材料等着做。文章源自falvbiji.com远川行笔记-http://www.falvbiji.com/702.html
正式所谓“基层无小事”,结果基层干部在后台忙的晕头转向,群众不知道有时候还觉得扰民。文章源自falvbiji.com远川行笔记-http://www.falvbiji.com/702.html
没事找事的最高境界,是置身事外。文章源自falvbiji.com远川行笔记-http://www.falvbiji.com/702.html
不管有没有用,能想到的各种检查、提醒、警示都先做到位,万一出了什么重大事故,本地从上到下所有领导都得谢谢你。文章源自falvbiji.com远川行笔记-http://www.falvbiji.com/702.html
没人担责任,皆大欢喜。
至于那些人力物力?不得加大力度啊。
草木皆兵
随时紧绷,谁敢放松?
各种巡视、督察、检查i金额连不断,第三方评估都得认真准备、用心排练。
毕竟领导得亲自过问。
因为一旦上级检查出问题,整改流程的繁杂冗长,让人望之却步。
能避免就避免,零容忍就成了起步要求。
怎么能说影响领导的仕途?
重要的是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啊!
一刀切
老问题,新境界。
现在上面的政策连“原则上”这种说法不敢多用。
之前的一刀切只要结果,那还算好说,但现在是过程和结果全都要。
每月、每季度、每年都得有台账汇报。
比如法院现在立案指标、结案指标,都要求精确到每天,你敢信?
快了会被批示求快不求质,慢了月底突击得被质问,你就要匀速进行。
基层都懒得吐槽了,吐槽也不知道找谁。
这活干着呗,折腾着创造条件就是了。
最后折腾传导到群众咋办?
乐。
刻舟求剑。
特殊时期的特殊问题,往往留下一些作为“实践产物”的规章制度。
就怕有些部门拿着这些玩意当令箭,忘了什么叫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比如村邻里纠纷调解制度,是基于当年城市化率低,农村人多才出现。
现在农村地广人稀,矛盾减少,有的地方却把这个机制正规化。
投人投钱投资源,全投坑里了。
还有脱贫攻坚派驻员,现在基本都脱贫了,活就这么点。
派驻干部和村支两委总得有一拨人闲着。
闲着就要“没事找事”了。
乱七八糟工作清单这不就来了。
政治吓唬
基层的红线,底线。
天天说,年年说。
意识形态、安全生产、粮食安全、环保,太过老生常谈导致爷爷奶奶都知道。
不违规违法,这都不用说。
但实际上,各地耕地的进出平衡、生态环保明显出问题,也没人敢说。
至于发一些强令禁止干部吃喝的文件,真是因噎废食。
干工作在群众家里便饭都不能吃,讲什么群众路线?
吃你就是“顶风作案”。
这么一看还是脱离群众比较安全。
技术挡枪
说白了到基层,什么技术落实到执行者,都是学徒填表员。
上面派发的程序、系统很先进,但基层只需要学徒水平就行。
多了浪费。
越来越多部门引来现代技术,说到底都是为了监督和控制基层。
技术就是权威。
卫星遥感说什么就是什么?不同的层级和地方对于一个技术指标的解释,差别很大。
但即使差别大,你也得听。
不沟通照做,还能说是民主吗。
有的地方为了避免被技术“欺凌”,曲线救国花大钱找第三方来做技术。
然后,第三方通过技术投标,就掌握了一部分基层实权。
第三方就和基层做交易。
奇观。
皆为利来
招商引资基本就是各地党委政府的工作核心。
你说啥?项目不合理浪费钱?
还是要搞,搞项目本身就是意义。
于公有利于经济发展,于私不用我多说。
项目下来,哪怕到了村级干部,只要有承包权,能无利可图?
至于群众工作,什么彩礼、养老、婚姻、人情、赌博、信教。
麻烦多,没价值。
装不知道。
特色不带头
为了出头,创特色成了重要工作。
特色就要砸钱,每个县乡镇都要造点特色点位,让领导来了可以看。
交通要好,有点发展性价比,也不能太偏。
要不领导过去太累。
但是点造好了,可没法带动其他地方。
因为砸钱造的重点项目或者村镇,负债肯定最多。
不影响其他地方就不错了,还带头呢。
精准依赖
精准也是新一代公文话术了。比如扶贫要防止“规模性返贫”
规模性怎么精准理解?
领导弄不明白,直接=零容忍!
全面无用、工作量巨大的的返贫监测,就开始了。
基层本就是一个模糊性的社会,花大量人力物力,反而不一定有作用。
比起精准治理,回到群众工作才是真。哪个村民家里怎样,有没有返贫风险,村干部不知道?村干部不作为群众不会举报?
花了无尽人力财力,这次倒是知道花在哪里了。
比起依赖各种系统技术,还不如相信群众能够管好自己的事。
代替包办
“没事干”的基层都快成群众观念保姆了。
搞公益事业,非得等着“上项目”,已经忘了这件事还能自发处理。
搞人居环境治理,群众没所谓,政府可着急。
然后保洁成了各村最大的一笔开支,合情合理。
精准扶贫就非得给人安排一个公益性岗位发钱,他自己都不愿意致富,给他萝卜坑他是那萝卜吗?
城市更不用说,什么事都要等街道社区,安电梯、刷墙面、返修公园、保卫生,都成了难题。
这背后都要靠政府财政支持,钱去了哪,具体不太清楚。
现在城市农村,给群众一个观念,帮扶就是给钱给项目,没有就没好脸色。
这不是鼓励等靠要吗?美国给群众发钱,结果呢?
大家都不上班了。
上个屁!

评论